聽覺增能,從大腦開始
文/蓓兒語言治療所
很多人以為「聽清楚」僅僅只是耳朵的問題,其實不然。聽覺的關鍵不只在於耳朵,更關乎大腦。大腦就像一台需要「餵養正確訊息」的人工智慧(AI),需要給予適切的經驗,才能往對的方向發展(管美玲,2025)。
為什麼大腦這麼重要?
聽覺不是單靠耳朵:聲音進到耳朵後,還需要透過大腦整合,才會變成「可聽懂」的訊息。
聽覺需要多感官合作:聽覺要和視覺、動作、情緒、動機等系統一起合作,所以「看口型」也是訓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。
聽覺和其他感知一樣用進廢退:如果聽覺皮質長時間沒有刺激,可能會被視覺功能「佔領」。這也是為什麼人工電子耳手術後,需要持續訓練,讓大腦重新學會用聽覺。
怎麼幫助聽損者提升聽覺?
透過全面性的學習:不是「哪裡不好就只練哪裡」,而是需要透過生活中的各種經驗來促進。
● 透過感覺與動作的學習:透過大小肌肉活動,促進感官之間的協調,為口語發展打基礎。
● 透過人際互動的學習:和家人、同儕的交流,能培養溝通、分享、輪替的能力。
● 透過音樂和律動的學習:用歌謠、肢體動作不僅能發展聽覺技巧,還能萌發讀寫能力。
● 透過多感官環境的刺激:豐富的環境刺激,能引導聽損者去探索、去嘗試,促進知覺與學習。
● 透過故事與遊戲:幫助聽損兒童發展心智理論,建立社會適應的基礎。
聽覺增能的本質
聽覺訓練不是單純「把聲音放大」,而是要喚醒大腦的學習機制。
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:
訊息 → 網絡 → 模組 → 預測 → 修正 → 強化。
就像孩子玩玩具、聽故事或唱兒歌時,大腦其實正在建立一個「理解世界」的系統。發展不是孤立的,而是「百感交集」的結果(管美玲,2025)。
聽覺增能不是單一的聽覺訓練,而是一場大腦全方位的學習工程。藉由「神經可塑性」結合生活中有意義的活動。在蓓兒,我們透過多感官、多層次的刺激,幫助聽損者的腦袋更有效率地理解、學習和表達。
最重要的是,無論是聽損的兒童、成人還是長輩,家人的陪伴,才是讓聽得好、學得好的關鍵 ❤️